地质与资源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地质与资源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访问统计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8年 27卷 1期
刊出日期 2018-02-28

基础地质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
油气地质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
勘查技术/实验测试
基础地质
1 郑月娟, 黄欣, 孙跃武, 宋绍钧, 陈树旺, 张健, 公繁浩, 张德军, 张海华, 苏飞
松辽盆地及外围石炭系-二叠系划分与对比
以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最新研究进展为主要依据,结合地层发育及生物古地理特征,将研究区分为2个地层大区,5个地层区,9个地层分区.在各省区岩石地层清理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区域地质调查及地层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本次工作的新认识,建立起各地层区岩石地层序列.利用已有生物化石资料,结合最新的牙形刺、孢粉等微体化石及同位素测年资料,应用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地层的综合研究方法,基本明确了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时代,并将其纳入最新的国际年代地层系统.在不同地层区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建立了松辽盆地外围石炭-二叠系在国际年代系统框架下的地层划分对比格架.
2018 Vol. 27 (1): 1-15 [摘要] ( 46 ) [HTML 1KB] [ PDF 1759KB] ( 121 )
16 杜兵盈, 浦全生, 刘宇崴, 赵明胜, 许君禄, 赵雨生, 刘宇奇, 罗佳欣
古亚洲洋的发生-发展-消亡的历史——来自黑龙江省西北部古生代(O1-C1)地层的连续沉积记录
黑龙江省西北部发育连续沉积的古生代(O1-C1)地层.结合该地区近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成果,将该地区奥陶纪-石炭纪岩石地层划分为伊勒呼里山群、黑河群和燎原群3个群15个组,并将各组的岩石建造、化石组合、沉积环境等与古亚洲洋发生、发展、消亡演化历史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分析.通过古生代(O1-C1)地层方面的综合研究,为黑龙江省西北部古亚洲洋演化提供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沉积环境方面的综合资料.根据上述地层记录,认为古亚洲洋发生于早奥陶世早期,兴盛于早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收敛期为早志留世-晚志留世-中泥盆世、消亡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
2018 Vol. 27 (1): 16-21 [摘要] ( 28 ) [HTML 1KB] [ PDF 1366KB] ( 138 )
22 韩明慧, 张宜, 郑少林, 王永栋, 王沛颖, 杨佳林
辽宁本溪中三叠世苏铁类密脉中国似查米亚
中国似查米亚属Sinozamites Sze是中国北方中、晚三叠世苏铁植物门Cycadophyta代表成分之一.自该属发现以来,该属在分类上属于苏铁目还是本内苏铁目一直不清楚.本文对产于辽宁本溪中三叠世林家组的密脉中国似查米亚S.myrioneurus表皮构造进行了研究.由于标本未保留角质层,故选择超景深显技术,发现该属气孔器属于单唇型,从而确立了该属植物属于苏铁目.研究过程中,既用盐酸又用硝酸来清除化石表面杂质.另根据已有的标本所显示的裂片和羽轴上下过渡关系,对该种羽片进行了部分重建.在此基础上,系统比较了类似的苏铁植物.
2018 Vol. 27 (1): 22-32,53 [摘要] ( 35 ) [HTML 1KB] [ PDF 3361KB] ( 204 )
35 王晓晗
辽宁北镇地区新太古代变质深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辽宁北镇地区新太古代变质深成岩是该地区最古老的结晶基底,各侵入岩体普遍发生变质变形,原岩结构构造发生改变.据岩体特征及分布划分为小牵马岭片麻杂岩、白厂门片麻岩两个岩石单位.小牵马岭片麻杂岩SiO2含量在59.69%~76.22%,液相线温度为720~1024℃,岩浆分异程度较高.白厂门片麻岩液相线温度为776~1024℃,岩浆分异指数DI值为68.99~91.68,分异值较高.白厂门片麻岩Ba/Sr比值与小牵马岭片麻杂岩比值接近,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二者形态基本平行,说明这两种岩石物质来源相似,为铕异常明显的轻稀土富集型
2018 Vol. 27 (1): 35-42 [摘要] ( 42 ) [HTML 1KB] [ PDF 1785KB] ( 146 )
43 巨银娟, 王邢颖, 张泽中
西秦岭天水地区晚三叠世柴家庄二长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及岩浆混合作用
晚三叠世花岗岩类在秦岭-大别造山带西端广泛分布,其成因机制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的研究对于反演华北、扬子两大板块沿秦岭-大别造山带在三叠纪时期的拼合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西秦岭天水地区柴家庄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进行精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暗色包体中普遍发育针状磷灰石及斜长石捕掳晶,暗示岩浆混合作用;暗色包体具有较低的SiO2(60.27%~60.38%)、高的Mg#(54~55)和Nb/Ta比值(14.8~16.6),表明其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作用;寄主二长花岗岩表现出典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富集Sr、Ba,亏损Y和HREE,岩石的Sr/Y比值介于88~98之间,Y/Yb比值介于13~15之间,暗示源区有石榴石残余.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提出柴家庄二长花岗岩可能为增厚的造山带下地壳在碰撞后伸展环境下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可能与晚三叠世时期秦岭造山带的板片断离作用有关
2018 Vol. 27 (1): 43-47,59 [摘要] ( 34 ) [HTML 1KB] [ PDF 1873KB] ( 160 )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
48 路睿, 周瑾, 张学德, 于小亮, 保善斌, 李嘉泰, 杨延乾
辽宁树基沟铜锌矿床成矿时代——来自斜长角闪片麻岩锆石U-Pb同位素的制约
树基沟铜锌矿是产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花岗-绿岩带中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本次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赋矿围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结晶年龄为2564±;2 Ma,可近似代表树基沟铜锌矿成矿时代.根据已发表的幔部锆石U-Pb年龄(2517~2529 Ma),认为树基沟铜锌矿经后期鞍山运动发生变质变形活化迁移.结合赋矿围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过程,推测树基沟铜锌矿的成因是板块俯冲引起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富含贱金属岩浆,岩浆向上运移、会聚、喷发、固结成岩,后经海水淋滤成矿元素向渗透性差的部位下渗富集,并沿着深渗透性的断裂构造喷出地表,热流体与海水相互作用成矿,而后经变质变形作用的产物.
2018 Vol. 27 (1): 48-53 [摘要] ( 30 ) [HTML 1KB] [ PDF 1375KB] ( 141 )
54 神元, 刘向阳, 莫家琛, 翟亚锋, 张睿, 彭琼斌, 孙雨
中祁连西段深沟金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深沟金锑矿床位于青海省中祁连成矿带西段,地层划分属于中祁连-太白地层小区.在野外工作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内不同地层、岩性特征、构造条件、岩浆岩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成矿,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汽水热液与地下水合物.矿体产状受到构造破碎带与岩体的双重控制.由于多期次地质构造活动影响,区内成矿元素受到了多次分异、富集,部分地段矿体品位较富,是一处具有找矿潜力的金锑矿床.
2018 Vol. 27 (1): 54-59 [摘要] ( 31 ) [HTML 1KB] [ PDF 1730KB] ( 153 )
60 杨大欢, 武国忠
广东中生代岩浆作用矿床成矿系列
广东中生代与壳幔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十分强烈,多期成矿作用明显.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地质构造环境、主要成矿作用及形成的矿床组合,将中生代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厘定为6个矿床成矿系列:1)云开与印支期岩浆活动有关的铌、钽、磷、铁矿床成矿系列;2)粤北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非金属、铀矿床成矿系列;3)深大断裂带与燕山期基性-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铜、铅、锌、金、铁、钼、钨、水晶、砷、硫铁、钒、钛矿床成矿系列;4)深变质带与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及燕山期花岗岩类有关的金、银矿床成矿系列;5)沿海与燕山期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铜、金、银、铅、锌、钨、锡、钼、铌、钽、硫铁、水晶、萤石、叶蜡石、重晶石矿床成矿系列;6)阳春-罗定与燕山晚期壳源花岗岩类侵入活动有关的锡、钨、钼、铜、铁、铅、锌、银矿床成矿系列.论述了各成矿系列的基本特征,并对成矿系列形成的构造背景和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2018 Vol. 27 (1): 60-68 [摘要] ( 44 ) [HTML 1KB] [ PDF 1689KB] ( 146 )
油气地质
69 孙求实, 张坤, 李永飞, 郜晓勇, 孙守亮, 张涛, 宗文明, 孙鹏
辽西金羊盆地北票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意义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辽西金羊盆地北票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剖析其蕴含的有机质生源、沉积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信息.金羊盆地北票组烃源岩样品的正构烷烃的正构烷烃分布图(m/z 85)峰型以"前峰型"的单峰态分布为主,表现出成熟源岩的分布特征;甾烷C29-αββ/(ααα+αββ)值介于0.35~0.58之间,平均为0.50,表明金羊盆地北票组绝大多数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部分已达生油高峰或高成熟阶段.Pr/Ph值主要介于1.0~3.0之间,表现出弱的姥鲛烷优势;Pr/nC17-Ph/nC18交汇图判识北票组烃源岩以Ⅲ型为主,三环萜烷呈C20为主峰的正态分布,整体表现C24四环二萜含量很高,C24四环二萜/C26三环萜烷比值基本都大于1,SZK01、SZK03井烃源岩的三环萜烷/藿烷比值都低于0.4,烃源岩伽马蜡烷指数分布在0.02~0.30之间,平均值为0.12,说明金羊盆地北票组烃源岩形成于偏氧化性的微咸水-淡水的浅水沉积环境,为典型高等植物输入的沉积相带.
2018 Vol. 27 (1): 69-76 [摘要] ( 36 ) [HTML 1KB] [ PDF 1849KB] ( 122 )
77 任大伟, 江维, 高达, 杜柳, 罗贤富
川中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沉积相与高频层序对储层的控制
利用磨溪地区龙王庙组钻井岩心、薄片和测井资料,开展了沉积相、高频层序和储层成因研究.识别出潟湖、滩间海、颗粒滩和云坪等4种亚相;将其划分为2个四级层序,各层序又包括3~5个五级层序,四级层序及体系域可良好对比.储层整体孔隙性较好,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晶间(溶)孔、溶洞和裂缝,储集岩类主要为细晶云岩、粉晶云岩和颗粒云岩.沉积相和高频层序明显控制着有利储层的发育:颗粒滩和云坪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四级层序高位域的孔隙度明显优于海侵域,在四级和五级层序界面附近发育的早期岩溶对云坪和颗粒滩储层物性改善起到关键作用,也为埋藏岩溶和表生岩溶改造奠定基础.
2018 Vol. 27 (1): 77-82 [摘要] ( 37 ) [HTML 1KB] [ PDF 1985KB] ( 169 )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
83 马立新, 吴丽
通辽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多层次多指标可变模糊评价研究
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概念和通辽市水资源利用基本情况,构建了水资源可承载能力评价的递阶层次指标体系.结合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了通辽市多层次水资源承载能力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并对通辽市各行政区现状年和规划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辽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全区均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是造成水资源承载能力低的主要因素.对2020规划年的评价结果显示,节水条件下通辽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有所改善,但基本仍较弱,需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来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2018 Vol. 27 (1): 83-88 [摘要] ( 37 ) [HTML 1KB] [ PDF 1048KB] ( 105 )
89 李小龙, 王雪冬
山东废弃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特征与治理恢复探索
通过对历史上长期不合理露天开采的山东废弃石灰岩矿山的调查研究,发现石灰岩矿山广泛分布于鲁西地区、鲁中南区,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采石弃渣多形成"裙"状弃渣坡、"帐"状弃渣堆及高陡型弃渣坡,基岩裸露且裂隙发育,在集中降雨条件下极易引发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结合济南章丘市某废弃石灰岩矿山复绿项目的工程实践,总结出以工程措施为主,兼顾生态恢复的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恢复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018 Vol. 27 (1): 89-92 [摘要] ( 39 ) [HTML 1KB] [ PDF 816KB] ( 207 )
勘查技术/实验测试
93 江山, 张渝金, 汪岩, 张超, 李伟, 郭建刚
基于Landsat8 OLI数据的遥感蚀变异常提取应用研究——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地区为例
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中,应用"去干扰-主分量分析-异常筛选"方法体系,根据研究区成矿条件和Landsat8卫星OLI传感器数据特点,进行遥感蚀变异常提取.在对提取结果进行野外验证时,发现多处矿化点,有力支持了地质找矿工作.
2018 Vol. 27 (1): 93-98 [摘要] ( 64 ) [HTML 1KB] [ PDF 1710KB] ( 249 )
99 路利春, 文博, 程斌, 周明霞, 姜鸿, 张佩, 张衡
成像技术在矿区重力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在重力勘探中利用概率成像新方法处理数据,在东北某矿区实测重力剖面数据,在常规处理解释中遇到很多不确定性.而概率成像以及重力梯度概率成像的新方法解决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进行场分离的难点,去除干扰场的叠加.通过对比分析更好地处理解释矿区的重力异常,圈定异常地质体,为找矿提供更有力的依据,从而解决了复杂地区重力场的反演解释问题,对重力勘探工作中复杂地区重力异常的解释有很好的利用价值,能快速准确稳定地进行重力异常成像反演.
2018 Vol. 27 (1): 99-102,88 [摘要] ( 32 ) [HTML 1KB] [ PDF 1306KB] ( 224 )
103 陈刚
PNN在煤田随钻测井岩性判识应用研究
介绍了PNN方法原理及其算法训练学习过程,详细阐述了网络识别岩性参数的选取、岩性识别模型的建立过程.通过对比研究PNN与其他6种岩性识别方法,分析相同条件下预测结果,得到不同识别方法的优劣性.经研究发现,PNN概率神经网络方法在生产应用中效果更佳、训练识别用时最短.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对测井数据进行自动解释分析,可满足随钻测井时效性及快速解释处理的地质导向需求.
2018 Vol. 27 (1): 103-106 [摘要] ( 20 ) [HTML 1KB] [ PDF 1029KB] ( 165 )
地质与资源
版权所 © 2010《地质与资源》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280号  邮编:110034 电话:024-81847022 E-mail:dzyzybjb@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