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与资源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地质与资源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访问统计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1年 10卷 3期
刊出日期 2001-09-30

问题讨论
方法与应用
综述
贵金属地质
环境地质
矿产资源评价
贵金属地质
129 董连慧
阿希金矿主要蚀变类型及其与金矿化关系
阿希金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相火山岩中,成矿与破火山口(火山机构)环状断裂构造系统有关,属典型的冰长石-绢云母型大型金矿.阿希金矿近矿围岩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叶腊石化、绿泥石化等,以主矿体为中心向两侧共划分出6个蚀变矿物组合带,其中强硅化带和绢英岩化带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2001 Vol. 10 (3): 129-132 [摘要] ( 21 ) [HTML 1KB] [ PDF 185KB] ( 137 )
133 杨风, 陈柏林, 陈宣华, 王小凤, 王克卓, 陈正乐, 李学智, 杨屹
阿尔金北缘大平沟金矿床成因初探
大平沟金矿床是阿尔金北缘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为数有限的金矿床之一,受韧性剪切带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主要为蚀变糜棱岩型及少量钾长石石英脉型.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成矿温度198~290℃,成矿流体密度为0.791~0.971 g/cm3,盐度2.36%~5.5%,成矿压力42~70MPa,成矿深度为1.61~2.68 km.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有少量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入,金矿化年龄200Ma,属于印支期中温动力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2001 Vol. 10 (3): 133-138 [摘要] ( 24 ) [HTML 1KB] [ PDF 259KB] ( 135 )
139 贾斌, 毋瑞身, 田昌烈, 沙德铭, 杨森
塔吾尔别克-阿庇因迪斑岩型金矿特征
矿床的形成与矿区二长斑岩岩体有关.岩体内发育4组原生节理或裂隙带,这些节理或裂隙带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特别是它们的交汇部位是成矿的良好部位.矿体形态为脉状、网脉状和透镜体状.有4种矿石类型:黄铁矿石英脉型;黄铁矿硅酸盐石英脉型;黄铁绢英岩型和细脉浸染型.矿床可以划分为2个成矿期:内生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内生成矿期划分3个成矿阶段,第2成矿阶段是金矿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为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白云母和重晶石.矿体的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硅酸盐化.氢氧同位素、硫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为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体.成矿热液温度为130℃,成矿压力为22MPa,盐度1.03%,氧逸度-36.7~-38.8,pH=5.8~8.8.成矿流体早期显酸性,晚期显碱性.认为该矿床为浅成低温、低盐度流体成矿,属于次火山斑岩型金矿.
2001 Vol. 10 (3): 139-145 [摘要] ( 25 ) [HTML 1KB] [ PDF 431KB] ( 142 )
146 杨岳清, 江思宏, 聂凤军, 张建华, 刘妍, 李福喜, 王剑民, 贾林柱
朱拉扎嘎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朱拉扎嘎金矿是一个大型矿床,赋矿围岩为中元古界变质钙质砂岩、粉砂岩、板岩、大理岩、流纹岩.主矿体和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划分出两个矿带,总体走向35°.矿体受层间裂隙控制,共发现56个矿体,规模为长10余米到300 m,厚度几十厘米到4.5 m,延伸可达200 m.主要蚀变有透辉石化、阳起石化、绿帘石化、冰长石化,还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矿石类型有蚀变变质砂岩型、蚀变火山岩型、交代岩型、喷流沉积岩型和石英脉型.自然金和银金矿是矿石中金的最主要赋存形式.含金较高的原始沉积岩层,比较发育的层间裂隙或破碎带,与多次构造活动相伴的多次热液活动和多次矿化作用,便形成本区的岩浆热液蚀变型金矿床.
2001 Vol. 10 (3): 146-152 [摘要] ( 38 ) [HTML 1KB] [ PDF 324KB] ( 212 )
153 国家辉
金坝金矿床成矿作用探讨及找矿条件、标志分析
滇东南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及其基性岩浆活动为金坝金矿提供成矿物质,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印支期基性岩浆期后热液及部分大气降水.桂西拗陷内隆起边缘基底断裂构造的多期次继承性活动是成矿热液循环迁移的动力.地壳深部成矿热液,沿基底断裂及与其具成生联系的断裂构造系统上涌、运移,在高渗透性、易溶性岩石及富含有机质等还原介质环境中,通过渗透、扩散交代作用使金在褶皱断裂构造的合适部位沉淀,形成原生金矿床.原生金矿抬升暴露地表,遭受风化淋失,而形成氧化矿.
2001 Vol. 10 (3): 153-161,171 [摘要] ( 24 ) [HTML 1KB] [ PDF 386KB] ( 114 )
综述
162 赵爱林, 李景春
简论金的成矿时代
金矿床几乎形成于所有地质时代,但在不同时期其矿化强度明显有别.就全球而言,前寒武纪和新生代是金矿的重要成矿期.而我国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则以燕山期为最重要,吕梁-晋宁期和海西期次之,其余为五台期和喜马拉雅期.金成矿作用具有周期性和继承性,内生成矿作用与外生成矿作用交替出现,每一个成矿期的特点在下一个成矿期部分重现.
2001 Vol. 10 (3): 162-164 [摘要] ( 22 ) [HTML 1KB] [ PDF 142KB] ( 182 )
165 陈根文, 夏斌, 肖振宇, 喻亨祥, 王核, 钟志洪, 王国强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特征及在我国的找矿方向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主要为岛弧和岛弧之后的张裂带,大多数形成于第三纪,少数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和古生代.矿石具脉状、网脉状和角砾状构造,发育有特征的矿物组合、元素分带.围岩具特征的蚀变分带.矿化围岩主要为分异良好的火山岩类.矿床形成于地表以下1000 m深度范围内,成矿温度一般为200~300℃,成矿流体以低盐度的大气降水为主.结合我国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条件分析,提出该类矿床在中国的有利成矿区.
2001 Vol. 10 (3): 165-171 [摘要] ( 57 ) [HTML 1KB] [ PDF 298KB] ( 552 )
矿产资源评价
172 张振强, 曲先良
辽东不整合脉超大型铀矿床找矿前景分析
不整合脉超大型铀矿床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发现的一种新类型.其最大特点是矿床均产于不整合面附近,矿床既大又富,矿床储量达数十万吨,品位最高达50%,是世界上经济效益很好的铀矿类型.辽东地区在前寒武纪地层内存在5个不整合面,且著名的连山关铀矿床产于元古宇-太古宇不整合面附近,具有不整合脉型铀矿的特征,显示出该区不整合脉超大型铀矿床较好的找矿前景.虽然20世纪90年代曾在该区进行过此类型找矿工作,但由于战略调整而停止.随着我国"十五"期间核电迅猛发展对铀矿资源的需求,继续开展该类型铀矿床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1 Vol. 10 (3): 172-175 [摘要] ( 24 ) [HTML 1KB] [ PDF 184KB] ( 102 )
环境地质
176 姜丽娟, 赵连才, 代任君, 庄晓玲, 金速
辽宁省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水质污染防治
地下水水质基本状况和污染程度直接反映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好坏.本文对辽宁省地下水环境质量做出了评价,主要分析了表征地下水质动态特征的相关化学组分.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方面.对于地下水水质污染的防治,从自然环境、人为环境、时间因素三方面采取措施.
2001 Vol. 10 (3): 176-179 [摘要] ( 16 ) [HTML 1KB] [ PDF 181KB] ( 107 )
问题讨论
180 刘宝良
CIPW标准矿物计算法应用时存在问题的探讨
CIPW法是当今最广泛应用的岩石化学计算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提供模拟矿物成分和相对数量,为岩石正确命名提供依据.作者在应用CIPW法过程中,发现不同教科书上的计算原理及方法存在差异,给实际应用造成不便;本文就斜长石牌号的计算方法、CIPW计算原理以及钠长石分配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2001 Vol. 10 (3): 180-183,189 [摘要] ( 22 ) [HTML 1KB] [ PDF 219KB] ( 283 )
方法与应用
184 张立军, 高飞
发挥高精度磁测作用的几个实例
简要介绍了高精度磁测的应用现状.通过金厂沟金矿区辽河群大石桥岩组与盖县组接触界限的划分,以及阜新建设花岗岩与长英质糜棱岩边界的划分等实例,说明得用高精度磁测结果,在配合地质填图、划分地质界线、圈定矿体和寻找古墓及古坑道等地质问题方面的优越性.用于隐伏区地质填图时,不仅能确定强磁性岩石边界,而且还能确定弱磁性岩石边界.在提高信息密度的前提下,根据磁化率K值和剩余磁化强度Jr值的不同,在典型成矿区能直接圈定弱磁性矿体.
2001 Vol. 10 (3): 184-189 [摘要] ( 16 ) [HTML 1KB] [ PDF 262KB] ( 149 )
190 董晔
提高锚杆锚固力方法研究
在总结大连地区15项工程76根锚杆抗拔试验时发现锚杆的锚固力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主要因素是钻探成孔工艺(影响c,φ值)和锚杆注浆质量(影响k0值).对于风化岩或土层灌浆锚杆建议采用风动成孔;对于中风化或微风化岩层灌浆锚杆建议采用风动成孔并进行清水洗孔;对于锚杆注浆建议采用膨胀砂浆,并建议锚杆抗拔试验同时进行钢筋应力测试.
2001 Vol. 10 (3): 190-192 [摘要] ( 12 ) [HTML 1KB] [ PDF 150KB] ( 235 )
地质与资源
版权所 © 2010《地质与资源》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280号  邮编:110034 电话:024-81847022 E-mail:dzyzybjb@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