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与资源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地质与资源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访问统计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0年 9卷 1期
刊出日期 2000-03-31

方法与应用
贵金属矿床
区域地质与成矿作用
矿床地球化学
研究报道
国外贵金属地质
贵金属矿床
1 陈柏林, 吴淦国, 黄仁生, 吴建设, 谢艳霞, 赵荣文
肖板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与成因探讨
肖板金矿床赋存于闽中前寒武系变质岩中,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控矿构造是在变质岩构造基础上发育起来的蒲洋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之北西侧的剥离构造——低角度正断层系.低角度断层不仅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其压扭性力学性质决定了交代为主的矿化蚀变类型,而且在成矿过程中也起到地球化学界面作用.硫同位素、铅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初始锶比值、稀土元素特征等资料反映出肖板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麻源群变质岩,并有少量岩浆物质的加入,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入,成矿温度190~244℃.结合构造演化和构造控矿特征分析认为肖板金矿床是受低角度正断层(剥离断层)控制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2000 Vol. 9 (1): 1-6 [摘要] ( 23 ) [HTML 1KB] [ PDF 289KB] ( 147 )
7 杨芳林, 朱群, 李之彤, 吴振文
古利库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
古利库金(银)矿床为冰长石-绢云母型,产出与燕山中期"减压-剪切"环境下中心式火山喷发活动有关;矿床(体)受火山穹隆和爆破角砾岩筒及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容矿岩石为早白垩世龙江组、光华组安山岩、英安岩和新元古界-下寒武统落马湖群糜棱岩化的长英质片岩、片麻岩;矿床划分出矿化早期、主期和晚期3个矿化期,6个成矿阶段,3类组分矿体(Au型、Au-Ag型和Ag型)和脉状、网脉状两种形态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冰长石化、绢云母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等,硅化和冰长石化与矿化关系最密切;成矿温度185~255℃;成矿压力13.5 MPa (平均);成矿溶液盐度0.564% NaCl (平均);成矿深度500~600m.文中对成矿作用、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亦进行了探索和阐述.
2000 Vol. 9 (1): 7-14 [摘要] ( 23 ) [HTML 1KB] [ PDF 358KB] ( 128 )
15 冯守忠, 冯淼
吉林山门银金矿床地质特征
山门银金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贫硫化物型矿石.银矿物有自然银、辉银矿、锌银黝铜矿、深红银矿、硫砷铜银矿、硫锑铜银矿、马硫铜银矿、硫铜银矿.矿化分6个阶段.成矿温度为110~160℃.成矿时代燕山晚期.
2000 Vol. 9 (1): 15-19 [摘要] ( 17 ) [HTML 1KB] [ PDF 216KB] ( 156 )
区域地质与成矿作用
20 孟祥金, 叶锦华, 王立本
中国南天山萨恨托亥-大山口成矿带韧性剪切带与金成矿作用
以南天山中段萨恨托亥-大山口成矿带内控矿韧性剪切带为例,对韧性剪切带的金成矿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地质体的构造变形特点、变形演化过程的分析表明,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属性控制了金矿的产状及规模,金矿化阶段与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演化过程密切相关.矿化类型、矿化强度及矿化方式受韧性剪切带发展阶段制约,剪切带内物质组分迁移变化揭示出韧性剪切带与金在剪切带内的迁移富集、沉淀成矿的内在联系.韧性剪切带成矿作用是南天山成矿带中段重要的金矿成矿作用.
2000 Vol. 9 (1): 20-26 [摘要] ( 20 ) [HTML 1KB] [ PDF 307KB] ( 264 )
27 邵军, 马玉祥, 金洪涛, 王永胜, 冯志刚, 于陕吉
吉林夹皮沟金成矿带南东段金矿找矿远景评价
吉林夹皮沟成矿带金成矿作用与太古宇变质岩系、幔源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密切相关.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为主,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地幔活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及其伴生的次一级断裂构造不仅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而且是矿体就位的有利空间.论述了新立屯-马家店、大朝阳沟地区具有金矿成矿的基本地质条件——太古宇变质岩系广泛分布,幔源岩浆、韧性-脆性构造活动强烈;金矿化体(石英脉)受韧性剪切带两侧的次一级断裂控制,伴随金矿化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及闪锌矿化等,金品位与金属硫化物含量呈正相关;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是硅化(-钾长石化).金矿化、围岩蚀变特征与矿带内已知金矿床相似.找矿研究表明,新立屯矿化点深部具有较强烈的主成矿期热液活动,且围岩条件、构造条件适宜金矿成矿作用;马家店矿点、大朝阳沟地区的矿化点同样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因此,夹皮沟成矿带南东部外围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2000 Vol. 9 (1): 27-32 [摘要] ( 13 ) [HTML 1KB] [ PDF 262KB] ( 152 )
33 张炯飞, 权恒, 武广, 祝洪臣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两个大旋回,和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三大期次.早期火山岩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北缘(侧);中期火山活动强烈,并逐渐向北东方向迁移,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产物;晚期火山活动较弱,逐渐向东迁移,是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单一体制环境的产物.
2000 Vol. 9 (1): 33-38 [摘要] ( 14 ) [HTML 1KB] [ PDF 270KB] ( 179 )
矿床地球化学
39 别风雷, 徐九华, 贾继容
洛金洼金矿床蚀变围岩稀土元素初步研究
平泉县洛金洼金矿床赋存于太古宇上迁西群变质岩系和花岗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等侵入体中,本文研究了该矿床蚀变围岩的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与蚀变的关系,并讨论了与矿化的联系.
2000 Vol. 9 (1): 39-43 [摘要] ( 21 ) [HTML 1KB] [ PDF 220KB] ( 124 )
44 王学明, 邵世才, 汪东波
西秦岭金矿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在简述西秦岭地区成矿环境的基础上,对该区金矿床的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金矿床多赋存于泥盆系浅变质碎屑岩及不纯碳酸盐岩中,成矿具多期多阶段的特点.成矿流体多为富CO2的Na+-Ca2+-Cl--SO42-型低盐度热卤水,矿液来源较为复杂,以大气降水为主,并不同程度地受岩浆作用及赋矿围岩的影响.成矿是在中低温、弱还原、弱酸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2000 Vol. 9 (1): 44-48 [摘要] ( 11 ) [HTML 1KB] [ PDF 224KB] ( 168 )
方法与应用
49 王可勇, 杨梅珍, 孙建和
灰色GM(1,1)模型应用于金矿床定量预测研究及其效果评析
介绍了灰色GM (1,1)模型基本原理及建模程序,列举了该模型应用于金矿床深部定量成矿预测研究的3个具体实例,通过对预测结果的综合对比分析,认为矿体自身变化程度及模型本身单调性函数特征是影响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矿体变化程度及规律研究是有效应用GM (1,1)模型进行成功预测的前提和基础.
2000 Vol. 9 (1): 49-53 [摘要] ( 16 ) [HTML 1KB] [ PDF 214KB] ( 128 )
研究报道
54 刘振刚, 张立东
辽西断陷盆地中发现一种新型金矿床——松树营金矿
2000 Vol. 9 (1): 54-54 [摘要] ( 15 ) [HTML 1KB] [ PDF 58KB] ( 102 )
国外贵金属地质
55 Damien Gaboury, Real Daigneault
深海火山堆积期间从海底火山作用到富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成矿作用的演化
富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是加拿大太古宙金矿类型中重要的一种.关于它的成因仍是个谜.象Copper Rand和Geant Dormant这样一些金矿,其中的富硫化物含金石英脉的形成早于区域韧性变形,因而排除了变质成因的可能.Geant Do rmant金矿尤其适合于阐述金矿成因问题,因为其中的含金石英脉产于一层序关系保存完好的弱形变火山沉积序列中.本文论述了与该矿床有关的火山堆积及其热液系统的演化.从野外、岩相学与地球化学资料确定了火山演变及其形成的水下环境.热液事件则从野外分布特征、硫化物以及蚀变矿物组合和蚀变围岩的质量平衡计算等方面加以讨论.在分析火山与热液事件年代学和几何学关系基础上,认为含金石英脉是在火山成因热液系统的最后阶段形成的,该热液系统包括在深水火山堆积期间从贫金海底火山作用演变成富金矿脉型成矿作用的整个过程.本文探讨了在这种环境中含金石英脉的形成和金的富集机制以及所提出的金矿成因模式在勘探中的意义.
2000 Vol. 9 (1): 55-59 [摘要] ( 12 ) [HTML 1KB] [ PDF 227KB] ( 114 )
60 J. P. Milesi, E. Marcoux, T. Sitorus, M. Simandjuntak, J. Leroy, L. Bailly
印尼西爪哇Pongkor矿床:上新世浅成低温热液型Au-Ag-(Mn)矿床
2000 Vol. 9 (1): 60-63 [摘要] ( 18 ) [HTML 1KB] [ PDF 167KB] ( 160 )
地质与资源
版权所 © 2010《地质与资源》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280号  邮编:110034 电话:024-81847022 E-mail:dzyzybjb@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112号